[文匯報]【師說新語】「數位教育」「STEAM教育」相輔相成 推動教育系統轉型
2025-10-10
近年來,香港教育局和全港中小學上下一心,積極推動課程改革,其中「Digital Education」(數位教育)和「STEAM Education」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與數學教育)成為兩大核心概念。這兩者均旨在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,但其內涵、目標及實踐方式既有區別,亦有互補之處。
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
數位教育與STEAM教育具有重要的共同特徵。它們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,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回應科教興國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。在實施過程中,二者都需要進行跨學科整合,並依賴各種技術工具作為學習媒介。
然而,這兩種教育理念在核心焦點上存在明顯差異。
數位教育主要關注數位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,包括編程、數據分析等具體技能,目標在於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。
STEAM教育則強調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和數學等多學科融合,注重跨學科整合與創意實踐。從學科連結角度看,數位教育可視為STEAM中的技術組成部分,而STEAM教育的範疇更為廣泛。
在香港中小學課程的實踐層面,需要採取多種策略將這兩種教育理念有機結合:
首先,應以現有學科為基礎推動跨科協作。小學階段可結合科學科、數學科及電腦科,設計主題式學習。例如以「智慧城市」為題,引導學生運用編程軟體設計交通系統模型,同時融入科學原理和藝術設計。中學階段則可通過物理科、化學科、生物科與資訊科技科協作,開展專題研習。
其次,要善用技術工具強化學習體驗。數位教育可通過電腦科課程深化,例如教授Python編程或數據可視化工具,同時將這些技術應用於STEAM項目中。在數學科統計單元教學中,學生可使用編程分析數據,並結合地理科的地圖繪製技能製作專題報告。引入數位創作工具如3D列印和虛擬實境技術也能有效輔助學習,例如在視覺藝術科中設計3D模型並通過數位元平台展示。
課程設計與教師專業發展是重要環節。學校可調整課時安排,設立跨學科主題周或「STEAM創客空間」等課後延伸活動。教師培訓需要兼顧數位元技能和跨學科教學策略,教育局可與本地和內地大學或科研機構合作提供專題工作坊,分享將數位工具融入科學實驗或藝術創作的有效方法。
在評估與資源支援方面,需要改革傳統評估方式,注重專題報告、作品集等過程性評價。特區政府和學校應加強資源投入,包括購置數位設備、開發當地語系化教材,並建立校際分享平台促進資源共用。
總而言之,數位教育和STEAM教育相輔相成:數位教育為STEAM提供技術基礎,而STEAM教育則為數位應用提供實踐場景。香港中小學課程可通過跨學科整合、技術融入及教師培訓等途徑,實現這兩大教育理念的自然聯繫和有機結合。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位素養,更能為香港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複合型人才,推動教育系統的現代化轉型。
●黃晶榕博士 創知中學校長、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、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