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]學界視野|黃晶榕:香港高中兩史課程優化的特點與時代意義
2025-11-19
會發展等專題,歷史科開設“海外華人”與“國際合作”單元,這些設計既體現因材施教原則,又深化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,與國家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元路徑高度契合。
評核改革服務育人目標
兩科公開考試評核方式堅持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通過優化題型設計,增強資料分析與歷史思維能力考查,既提升評核效能,又引導教學聚焦愛國主義教育核心素養。這種改革方向完全符合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總體要求,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意識。
課程更新回應國家戰略需求
本次課程改革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。現行課程實施十六年來,國家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,香港特區也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。課程內容及時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,有助學生深刻認識“一國兩制”偉大實踐,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。
強化認同,踐行愛國主義教育
在價值觀培育層面,課程明確將“國民意識”“國家觀念”列為核心目標,與《香港國安法》及愛國主義教育法立法精神一脈相承。正如特區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思嫻強調,兩史課程肩負培養學生正確國家觀、歷史觀的重要使命,這對夯實“愛國者治港”社會基礎具有深遠意義。
抵禦滲透,築牢意識形態防線
面對複雜國際環境,課程改革是防範歷史虛無主義、抵禦外部勢力干預的主動作為。通過正本清源、明辨是非,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發展歷程與香港憲制秩序,這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在要求,也是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實踐。
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
本次改革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原則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歷史教育全過程。通過講述民族奮鬥史、英雄事蹟和發展成就,培養學生愛國情操、社會責任與國際視野,切實擔負為國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。
筆者始終認為:課程建設關乎國脈傳承,教材編纂系于文運興衰。香港教育局此次課程優化,是完善地區教育體系、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。本人堅信,在特區政府領導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,兩史課程必將為培養具備國家意識、香港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一代作出應有貢獻,為“一國兩制”行穩致遠奠定堅實人才基礎。
黃晶榕博士:創知中學校長、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、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