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道

[明報]高才通能否緩解香港“殺校”危機

2025-01-09

香港中通社1月9日電(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)香港教育局最新公佈將於今年9月新一批入學的統一派位選校資料,據推算,逾三成小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將未能收足學生,個別學校將僅錄個位數。面對收生挑戰,特區政府吸引的高才家庭,成為不少學校的“救校”目標。

根據公佈資料,撇除校舍和地區因素影響收生的學校,推算約156間官津小學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未能收足學生,約佔34%;或有10間學校在自行收生階段,僅錄取個位數學生,西貢和沙田區各佔3間。

教育局表示,本年度約有4.18萬學童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,與上年度相若。資料顯示,近10年來,學齡人數最多為2018年有56648位學童參與;最少為2010年40918位學童參與。

香港中小學近年“縮班殺校”潮持續,教育局推算,未來5年適齡升讀小一及中一人口再急劇下跌,小一學齡人口料2029年大跌至3.15萬人,跌幅逾三成半。

根據《小學概覽2024》,2024/25學年有64間官津小學合共縮減68班小一;計及個別學校加班後,全港小一班數淨減26班;有45間官津小學只開辦1班小一,貼近“殺校”邊緣。

香港“殺校”危機仍存,政府各類人才計劃能否帶動入學申請?

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對中通社記者指出,結構性人口減少是現實問題,過去一年,業界已經受惠搶人才計劃支撐,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好。以他的學校為例,今年有兩成學源為新來港人才的小朋友,以中一到中四為主,但現階段人才過來主要對中學和小學高年級幫助大一點。

香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,至今各類人才入境計劃兩年共收逾38萬宗申請,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;單今年就有7.5萬名人才攜受養人來港,帶來逾20萬人口。

黃晶榕認為,長遠來講來港人才家庭肯定有利於小一學源,他們相當一部分都會留在香港生活,看好香港的教育資源,人口基數的增加會帶動學源人數的上升。

另外,據了解有部分小學已物色內地中介,與有機會來港的高才家長簡介學校和見面。

黃晶榕表示,近一兩年很多內地中介機構主動發郵件給學校,邀請學校做推廣,或安排內地家長和學生到香港學校參觀交流或體驗課堂,不見得是壞事。香港要打造國際教育樞紐,現時很多都在大學層面,中小學的推廣不是很積極。

他指,海外學生已可直接來香港讀書,但內地沒有相關政策,只能通過家長的“高才通”等計劃。“是否可以有一個渠道,讓孩子單獨關聯教育,這些都可以研究。現在的空缺時間,正好留予業界考慮如何趁機把學校搞好,提升競爭力。”(完)

媒體報道    [1*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[18] [19] [20] [21] [22] [23] [24] [25] [26] [27] [28] [29] [30] [31] [32] [33] [34] [35] [36] [37] [38] [39] [40] [41] [42] [43] [44] [45]
1) [貴陽市第十八中學]貴港第一對姊妹學校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與香港創知中學師生再聚首 續寫貴港交流協作新篇章
2) [紫荊雜誌]相知無遠近 萬裡赴深情——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收官
3) [大公報]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圓滿收官
4) [中國新聞網]貴港第一對姊妹學校師生再聚首 續寫貴港交流協作新篇章
5) [新彊廣播電視]美美與共,同心築夢: 香港創知中學新疆教育及文化交流之旅(英文團和音樂團)
6) [光明日報]香港青少年打卡新疆伊犁:探多元文化 觀邊疆發展
7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“我們的心與新疆緊緊貼在了一起!” 香港創知中學新疆研學團返港
8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香港學生探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克斯
9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第一次打雪仗!香港學生在喀拉峻景區玩美啦
10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香港師生探訪霍爾果斯口岸:我們的國界堅決不能退!
11) [福建大田一中]姊妹學校”共融共進 共譜教育合作新篇章
12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香港學子在賽裡木湖看冰推奇景 與天鵝同框
13) [福建大田一中]福建大田一中第34屆文化體育藝術勞動節
14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六星街裡響起了香港學子的《蘋果香》
15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香港創知中學新疆研學團參觀烏魯木齊八一中學 “新疆學生的自信值得我們學習”
16) [中國日報]香港創知中學師生赴新疆研學交流活動啟動
17) [烏魯木齊八一中學]烏魯木齊八一中學與香港創知中學姊妹校交流活動圓滿舉行
18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兩把特別扇子見證新港學子情誼
19) [石榴雲/新疆日報]香港創知中學73名師生開啟新疆研學行:這裡的民族服裝很漂亮 新機場很現代
20) [文匯報]【師說新語】傳統板書回歸 「以人為本」利教學效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