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道

[香港01]如何做好國民教育?中學校長黃晶榕:從地理教育導入

2022-04-13



黃晶榕與內地學校交流時發現,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與愛國主義情操培養是相容的。(黃寶瑩攝)


黃晶榕指,香港的課程、教材、教學、考評大多缺乏國家主權意識,導致學生缺乏國家認識和認同。(黃舒慧攝)

國民教育在香港的推行過程向來並不順利,不僅容易在社會上引起政治爭拗,不少老師對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國情似乎也力不從心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會加大力度支援學校全面開展國民教育,培養學生正確和正面的價值觀,但具體如何做?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認為,若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家認同,除了創新課程內容,用中國故事增進認識,老師的身教言教更是關鍵。

「老師更應該做到的是引領學生整全地認識自己的國家,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國民身份。」黃晶榕繼而體悟,若要更好地推動國民教育,應該從地理科而非歷史科導入,因為相對於歷史和政治往往存在着因人而異的爭論空間,地理知識更加客觀、穩定,少有爭議性,能讓人們了解自身所處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環境、國土之間的聯繫或關係——

首先,地理的本質決定了它是一門非常貼近真實生活的學科,像是鄉土情懷等實踐考察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腳下的土地,對中國香港有着更加生動的感受,更容易與國家產生鄉土之情;其次,地理具有鮮明的地域性,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了解不同省市的文化特色和習俗,增強與國家之間的互動性,樹立正確的國情觀;更重要的是,地理同時涵蓋自然和人文,通過了解祖國的地理狀況,可以增強學生對國家和社會認識,培養責任感。

媒體報道    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[18] [19] [20] [21] [22] [23*] [24] [25] [26] [27] [28] [29] [30] [31] [32] [33] [34] [35] [36] [37] [38] [39] [40] [41] [42] [43] [44] [45]
441) [香港01]如何做好國民教育?中學校長黃晶榕:從地理教育導入
442) [香港01]國民教育.一|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
443) [South China Morning Post]High rate of native-speaking English teachers quitting jobs
444) [文匯報]考生憂有人「瞞陽」應試
445) [星島日報]全日面授門檻 九成師生打兩針
446) [RTHK]當局研究為部分文憑試考生設特別試場 有校長認為可行
447) [明報]中學全日面授門檻 擬升至九成接種 校長憂復課風險 稱視情况續網課
448) [商業電台]中學恢復全日面授接種率要求提升至9成 有校長對達標有信心
449) [經濟日報]【復課】有中學將主動「谷針」安排無打針學生分開上課午膳 連鎮邦:所有學生應一視同仁
450) [紫荊]為港打氣!香港學生們作畫感謝抗疫工作者
451) [文匯報]叮!快查收全港學生給抗疫工作者的感謝信
452) [明報]公民科教辨疫情流言 教局教材:可查政府網站 存疑信息勿轉發
453) [文匯報]盡力做好防護 堅強共戰病毒
454) [文匯報]【我們為抗疫集氣系列】童心齊挺 奮力抗疫
455) [文匯報] 【我們為抗疫集氣系列】稚筆傳情 童敬英雄
456) [經濟日報]【校長專訪】11歲移居香港淪為留班生 創知中學校長發奮半工讀成教育博士
457) [文匯報]【我們為抗疫集氣系列】戰疫護港 童送祝福
458) [文匯報]【我們為抗疫集氣系列】疫境前行 童伴你身
459) [文匯報]疫情來勢洶洶 英雄挺身而出
460) [sundayKISS]穆斯林女生中學始學中文 爸爸反傳統鼓勵女兒讀書 3招助女兒入港大(她是本校畢業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