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道

[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]學界視野|黃晶榕:香港高中兩史課程優化的特點與時代意義

2025-11-19

會發展等專題,歷史科開設“海外華人”與“國際合作”單元,這些設計既體現因材施教原則,又深化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,與國家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元路徑高度契合。

評核改革服務育人目標

兩科公開考試評核方式堅持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通過優化題型設計,增強資料分析與歷史思維能力考查,既提升評核效能,又引導教學聚焦愛國主義教育核心素養。這種改革方向完全符合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總體要求,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意識。

課程更新回應國家戰略需求

本次課程改革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。現行課程實施十六年來,國家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,香港特區也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。課程內容及時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,有助學生深刻認識“一國兩制”偉大實踐,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。

強化認同,踐行愛國主義教育

在價值觀培育層面,課程明確將“國民意識”“國家觀念”列為核心目標,與《香港國安法》及愛國主義教育法立法精神一脈相承。正如特區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思嫻強調,兩史課程肩負培養學生正確國家觀、歷史觀的重要使命,這對夯實“愛國者治港”社會基礎具有深遠意義。

抵禦滲透,築牢意識形態防線

面對複雜國際環境,課程改革是防範歷史虛無主義、抵禦外部勢力干預的主動作為。通過正本清源、明辨是非,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發展歷程與香港憲制秩序,這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在要求,也是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實踐。

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

本次改革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原則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歷史教育全過程。通過講述民族奮鬥史、英雄事蹟和發展成就,培養學生愛國情操、社會責任與國際視野,切實擔負為國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。

筆者始終認為:課程建設關乎國脈傳承,教材編纂系于文運興衰。香港教育局此次課程優化,是完善地區教育體系、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。本人堅信,在特區政府領導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,兩史課程必將為培養具備國家意識、香港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一代作出應有貢獻,為“一國兩制”行穩致遠奠定堅實人才基礎。

黃晶榕博士:創知中學校長、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、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

媒體報道    [1*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[18] [19] [20] [21] [22] [23] [24] [25] [26] [27] [28] [29] [30] [31] [32] [33] [34] [35] [36] [37] [38] [39] [40] [41] [42] [43] [44] [45] [46] [47] [48]
1) [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]學界視野|黃晶榕:香港高中兩史課程優化的特點與時代意義
2) [香港中華聯誼會]香港中華聯誼會舉辦選委會界別和全國人大代表、全國政協委員及有關全國性團體代表界候選人見面會
3) [華南師大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]新聞簡報|第七屆港澳青少年教育與發展學術論壇在香港成功舉辦
4) [文匯報]【師說新語】多元視角重構歷史 提煉維護和平責任感
5) [點新聞]九龍城區於創知中學舉辦抗戰勝利80周年講座 抗戰老兵分享抗日
6) [文匯報]抗戰老戰士勉學子不忘初心
7) [紫荊雜誌]抗戰老戰士勉學子不忘初心
8) [文匯報]【師說新語】「數位教育」「STEAM教育」相輔相成 推動教育系統轉型
9) [明報]外界關注高中內地考察團安全 有校擬加派助教
10) [紫荊雜誌]香港高中兩史課程優化的特點與時代意義
11) [鄧家彪的帖子]「苦難與復興」——抗戰勝利80週年校園講座圓滿舉行
12) [紫荊雜誌]香港教師註冊機制的創新與實踐:從專業化到卓越化
13) [點新聞]抗戰精神之光|《以歷史之名,赴和平之約——觀9·3抗戰勝利閱兵有感》——羅塏譯
14) [點新聞]抗戰精神之光|《積極進取,賡續紅色血脈
15) [文匯報]乘政策東風 築教育樞紐
16) [紫荊雜誌]“共和國的脊樑”精品劇目在港演出 “國之英豪”激蕩家國情懷
17) [文匯報]來論 | 乘政策東風 築教育樞紐:論香港非本地生錄取擴容之遠見
18) [點新聞]抗戰精神之光|《抗戰精神之光——照亮過去,指引未來》——伍哲鋮
19) [點新聞]抗戰精神之光|《抗戰精神之光》——肖雨萱
20) [點新聞]抗戰精神之光|《在歷史回響中銘記和平,不忘初心》——譚阡瑜